高桥中学校史馆 长风堂建融题
徐建融:1968届校友、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、美术史论专家、西泠印社社员
高桥中学校史馆收集整理了大批富有纪念意义的珍贵资料,展现了高桥中学各时期的发展状况和精神风貌,呈现了学校跨越百年的人文积淀和历史底蕴。
校史馆序言 宝山烽燧,永乐御碑,览江海涛澜汹涌。 城隍行宫,胡苑余园,集古镇千年灵秀。 同治义塾,宝界小学,课钟绵延。 抗战胜利,闻人提请,始立完中。 解放新生,岁月峥嵘,名列市重点。 拨乱反正,进取开拓,谱世纪新篇。 回望夙昔, 百年杏坛,传道授业,乐育英才; 万千学子,弦歌一堂,成人成才。 菁菁校园,为学以理,积学精业; 家园建设,持之以恒,和谐共生。 传承名校文化,把握发展契机,激活创新意识。 建设充满人文气息和健康活力的现代高品质学校。 |
校史馆序言解读
宝山烽燧,永乐御碑,览江海涛澜汹涌。
城隍行宫,胡苑余园,集古镇千年灵秀。
永乐御碑
永乐御碑
明永乐十年(1412年),平江伯陈瑄在长江出海口的南岸筑土山一座。为“收泊之准”,永乐皇帝亲笔为文,后勒石成碑,树于“宝山”之西南隅。历经辗转,永乐御碑于1927年移至高桥公园池亭(时称“人杰亭”,后改称岛亭)安放。1983年,川沙县政府将其列为县级文物。翌年,由县文管部门与学校共同出资,兴建了“明御碑亭”专司陈放供奉。
城隍行宫
城隍行宫局部(照片位置为现第一食堂处)
城隍行宫又称界北城隍庙,位于学前街,始建于明万历初年。清道光年间里人陆篑峰等重建。占地十余亩,以大雄宝殿为庙之主体。并建有戏楼及厢楼。大小届屋共30余间。正殿供奉木雕威灵公韩晟及其夫人的神像,旁列泥塑神像近20尊。在高桥中学内,2004年该校改扩建时被拆。(《高桥镇志》)
余园
1961年3月全体党员合影(在原党支部门前桂花树前)
欢送励俊年调市美术专科学校,张尚琼调川沙县教育局
心远斋(照片位置为现女生宿舍处)
高桥四家私家园林之一,现已不存。
园为镇绅陆氏家园。创始年代,当在清初康熙季年至雍正间……余题一律以入《清溪新三十二咏》“不须溪谷不须山,随意安排水一湾。走壁龙蛇勾勒在,当窗花石半全删。枯荷辞水鸳初只,老桂嘶风兔欲鳏,失笑娄东王学士,涉江题字太萧闲。”(沈轶刘《高桥四园林记》)
胡苑
胡苑(照片位置为现男生宿舍处)
高桥四家私家园林之一,现已不存。
胡苑在高桥镇东街义王路中段,为镇民胡氏屋之一部分,东连义王路,西傍城隍庙,南接陆氏余园,北濒清浦港之东华门……苑现属高桥中学南隅范围,原有建筑未变,遗迹犹存。余以一律补入《清溪新三十二咏》中:曲巷通街北向宽,余园尺咫望南端。朱门乱后群鸦散,华屋重经乔木寒。一去主人虚胜会,独留骚客梦前欢。从来飞盖停鞭地,车走雷声驿路盘。(沈轶刘《高桥四园林记》)
同治义塾,宝界小学,课钟绵延。
高桥义塾
《民国宝山县续志》
高桥义塾,一在存心堂,由知县捐设,一在润号七图三知堂,由董捐设……以上各义塾均同治间设。(《光绪宝山县志》)
高桥义塾在镇中城隍行宫,以捐款设立。光绪九年(1883年),款绌停办。二十七年(1902年),由官款改设,一在存心堂、一在三官桥。(《民国宝山县续志》)
宝界小学
《民国宝山县续志》 李平书(钟珏)五十岁小影
光绪三十二年春(1906年),李钟珏、陆琨、孙尔桂、黄如榛等筹款设立,初名宝界公立初等小学堂,赁闰五图蒋宅。不收学费,由里人周元龄、王松云各年捐银二百元,余以公款息金及中笔资特别捐抵充,民国后以教育附税支配,酌授学费易今名。(《民国宝山县续志》)
高桥小学
校门
照片可见上海市高桥农村改进会、上海市立高桥小学校、高桥区第二托儿所、上海市立高桥小学校附设幼稚园
《东方杂志》1936年第33卷第16期
宝界小学初设于高桥镇东街,赁蒋姓房屋八间为校舍,1911年迁至镇中“存心堂”,今高桥中学食堂处。1928年,宝界小学易名为上海市立高桥小学。(《高桥中学校史汇编》)
抗战胜利,闻人提请,始立完中。
1946级乙班与校长陈月江(左一)合影
(校名落款杜镛即杜月笙)
陈月江校长
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,国民党政府接收上海后,上海市教育局接受高桥人士杜月笙、高桥区区长钟玉良之请求,决定创办一所完中高桥中学。1946年初陈月江经任命为国民党高桥区区党部主任委员,兼任高桥中学校长。1946年3月10日上海市立高桥中学宣告成立,为上海市十八所市立中学之一。
解放新生,岁月峥嵘,名列市重点。
1949年10月1日高桥人民在高桥中学庆祝解放 横幅文字“上海市立高桥中学,保卫国际和平,庆祝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” |
程应镠被委任为高桥中学校长
程应镠校长
校徽(1950年)
市重点中学名单 1959年,高桥中学被清华大学录取13人
拨乱反正,进取开拓,谱世纪新篇。
1977年12月11日高桥中学设高考考场
十年浩劫,高桥中学由原先声誉鹊起的市重点中学,降格为一所普通中学。“文革”之后,借承办川沙县北片高考考生预选及开设1977年全国首届高考川沙县北片试区的改革春风,历任领导励精图治,广大教职工奋发图强,积极开展治理整顿,并在诸多领域开拓进取。
百年杏坛,传道授业,乐育英才;
万千学子,弦歌一堂,成人成才。
菁菁校园,为学以理,积学精业;
家园建设,持之以恒,和谐共生。
程应镠校长题字“作育英才,教师最乐”
唐国俊校长题字“双成双全,为国育才”
2004年学校提出“为学以理,积学精业”办学指导思想
1986年学校恢复为县重点中学,1993年成为浦东新区重点中学,2006年成为浦东新区实验性、示范性高中,2024年学校成为上海市实验性、示范性高中。